你的位置:开运风水罗盘下载 > 开运风水罗盘下载介绍 > 15岁儿子被我养成了抑郁, 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穷, 而是充满内耗

开运风水罗盘下载介绍

15岁儿子被我养成了抑郁, 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穷, 而是充满内耗

2024-11-18 23:52    点击次数:154

儿子今年15岁,读初三。

从初一下学期开始,我逐渐察觉到他有些不对劲。

他的情绪波动很大,经常发脾气,可又不愿意跟我们沟通。

有时候我就是简单的提醒,他就跟炸了毛一样,情绪控制不住的朝我大喊大叫。

每天都在吐槽:学校作业太多,老师管得太严,自己每天困死了,睡觉时间严重不足,和同学相处一般等等。

我毫不客气地怼他:

“你就是心理素质太差,我们那时候条件比你差多了,还不是靠自己的拼搏改变了命运。你们这一代孩子从小享受优渥的条件,享受最好的教育,还不知足,总是嫌累。”

我们俩经常因为意见不合吵起来,孩子爸爸说家里的空气总是有一股子火药味。

我只当儿子到了青春期,虽然为他生气,但也没多想。

直到有一天,老师说孩子有自伤现象,马上就通知了我。

当天,我就请假带孩子去医院了,结果出来,确诊儿子有抑郁加焦虑。

医生可能见过的孩子太多了,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,给我们开了点药叮嘱了几句就让回家了,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。

那段时间孩子都穿长袖衣服,我也没仔细观察,没想到他的情绪状况已经如此糟糕了。

我给孩子请了长假,又赶紧约了一个咨询师,她在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告诉我,要给孩子空间和时间去自我调节。

要去听孩子真实的感受,看到孩子内心的需求。

于是我开始一点点尝试去接纳理解孩子。孩子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了。

但是过了几个星期,孩子仍然没有回学校的迹象。不能提及学习,一提到就炸毛。

我就有点着急了。于是开始报心理学课程,网络上看很多短视频。

不断地看书学习,知道了不同的教育理念。

我开始怀疑自己,是不是太宽容孩子了。以至于家里太舒服了,孩子就永远回不到学校了。

直播和不同的老师连麦,我就又开始混乱了。

不知道该听这个老师把手机没收掉,还是该听那个老师,任由孩子黑白颠倒,沉迷游戏。

不知道自己该不该推孩子一把,还是任由孩子现在这样的节奏下去。

于是开始不确定自己了,不断去求证正确的答案。

常常要去问专家,自己这样做到底对不对。

02

我感觉总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儿,不如沉下心来,学习科学的养育观念。

经过多方对比后,我选择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。

学习之后,我才慢慢知道孩子厌学抑郁主要有两点原因:

1、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,最终的结果只会是:孩子对自己内心深层的不认同。

我一直觉得,孩子面对生活中的事情,缺乏自己的判断,所以要好好督促孩子,帮孩子把关。

实际上,是打着提醒孩子的名义,不断给孩子贴上各种负面标签。

做咨询时,我跟老师说:我感觉孩子不自律,没有全力以赴的学习,每天做完作业只想玩手机,就不能预习一下功课吗?

老师反问我:咱们训练营每一节课都有课后作业让家长写,我看你就写了2次,你“全力以赴了”吗?

我急忙解释:每天下班以后听课已经占据一定的时间了,有时候没空写。

老师笑着说:你不觉得你有些“双标”吗?孩子写完作业想玩会手机不很正常吗?你说孩子每天还做运动,这不叫自律吗?你给孩子贴一个“不全力以赴”的标签,那我也给你贴个这样的标签,你怎么想?

老师一语中的,把我说的哑口无言。

回顾孩子的成长经历,我习惯向孩子投射“你是一个心理脆弱的人”、“太敏感了”、“做作业太马虎了”……

在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——标签效应。是指人一旦被贴了标签,这标签所带来的社会及心理压力,会影响这个人的个性意识和自我评价,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。

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说:“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,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。”

负面标签成了心理上的暗示,它在暗示孩子:你天性就是这样一个人,没得救了。

时间久了,孩子就认同了我的投射:连爸爸妈妈都这样认为,我一定是一个很糟糕的人。

2、把孩子当成了机器,我一发布命令,机器人就启动,完全按指令去做。机器人不做我就生气,为什么不听命令

每次报补习班,我强调上这门课的种种好处,问儿子的意愿时,儿子总是默许。

在我心中儿子很乖,可以满足父母的要求。

儿子从小就被我逼着每天弹2个小时钢琴,几乎没什么自己的时间,连周末也要去上好几个补课班。

他喜欢画漫画,喜欢在草纸上画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,可是每次我看见都要呵斥他不好好学习;

然而,人不是机器人,不可能永远处于战斗状态。

自然界中的羚羊不可能永远处于战斗状态,大多时候都是在草原上悠闲地吃草,只有狮子来的时候才会奔跑。

人也是这样。否则,人的免疫系统会失调,人是会生病的。

我终于明白,儿子不是突然抑郁,而是在长年累月的不断消耗中,慢慢走向崩溃的。

而我却一直把问题都归咎到儿子身上,认为是他“出了问题”,恨不得有一颗灵丹妙药能赶紧给他吃下,立刻“痛改前非”,蜕变成我期待的模样。

但事到如今,我该怎么做,才能帮儿子走出抑郁的泥沼呢?

03

1、无条件的陪伴是最好的解药

我之前并不太擅长主动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和需求。

之前孩子跟我抱怨“如果你像我一样学习,你早就受不了了”,他想听到的是我们的鼓励和理解。

但我一般都直接是否定式沟通“花那么多钱让你学习,最大程度地给你提供条件,你的状况比我那时候好多了”。

现在我换了个思路,不批判,不粗暴地判断“你这样对不对”,用感受取代对错判断。

比如想让孩子多穿件衣服,表达的是自己的感受“妈妈担心你,希望你多穿一件衣服,能不能为了满足妈妈的需要多带一件衣服出去?”

孩子想自伤,我要求自己保持心平气和,尽量表现得自然,“你打算怎么割?你死了,我可能也很难活下去怎么办?”鼓励孩子把负面情绪用语言的方式。

感觉撑不住的时候就听听课,等到半夜孩子睡着了,自己偷偷去洗手间哭,用了一张又一张的纸巾,第二天醒来继续接住孩子的情绪,再难也要接住。

2、学会鼓励孩子,运用正面反馈

孩子前段时间复学上课,追求完美的问题一直伴随着他,不允许自己在学业上的失败,一旦失败就会情绪低沉。

老师建议我和孩子对话中,不断发现和肯定孩子的努力。

不是等成绩出来时根据成绩夸奖孩子,而是无论有没有成绩,孩子其他方面都每天的努力都很值得被欣赏和看到。

比如,孩子每天都捧着手机,除了玩游戏,会经常看B站,倒是会涉猎到很多内容,比如自然科学类的,历史类的,都会看。

那这其实就是孩子做得好的地方,就一定要鼓励孩子。

我就这样说:宝贝,妈妈注意到你看视频涉猎的内容好广啊,怪不得平时聊天的时候,你对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,想法,和你平时的积累是分不开的!

通过这样的正面反馈,帮助孩子逐渐剥离身上的负面标签,逐步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认知。

当我学会多方面的肯定与发现孩子的努力时,孩子自我也会感觉良好,即便遇到失败也不会感到受到很大打击,情绪就稳定下来。

不到半年,再去医院检查时,儿子的抑郁状态已经不见了。

陪儿子走出抑郁,我想跟父母们分享:其实我们都没有错,只能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维方式,才造成了当下各种青春期问题和亲子矛盾。

教育孩子这件事,永远没有正确答案。

孩子是一个生命,他有自己的感受,想法,情绪。

而且这些感受,想法与情绪都随时可能都有变化。

我之前听了太多不一样的声音,不确定到底该说什么做什么才是有效的。

自己的孩子,自己是最了解的,他人最多了解的也是一点皮毛。

还是要相信自己,寻求专业帮助,先关爱好自己,帮助自己成长起来,再来真正帮助到孩子。